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带您看法庭丨纸坊法庭:曾子故里绘就“德法融合”新“枫”景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0日

  

  

  曾子故里绘就“德法融合”新“枫”景

  曾子故里、礼孝之乡。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儒家文化、孝文化、汉文化交相辉映。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所“小法庭”,立足地域特色,推进德法融合,凝聚解纷合力,助推乡村振兴,打造“和合司法耕旅同兴”枫桥式人民法庭品牌,先后荣获“全省枫桥式人民法庭”“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今天,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感受纸坊法庭绘就的新“枫”景

  

  德法融合 创新纠纷化解新路径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发出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司法办案,实现“以文说法、以文筑源、以文化诉”。

  打造“德法融合”阵地

  将曾子“孝恕忠信”优秀传统思想融入法庭文化建设,选取曾子经典故事、《孝经》名句布展文化墙,设置“孝为先”“亲和苑”调解室,定期同司法所指导调解组织开展“七彩连心”矛盾调解服务,用优秀传统文化感染群众、引导群众以和为贵。

  开展“德法融合”宣传

  精选典型案例、梳理常用法条、收集常见疑问,利用逢五逢十大集节点,开展“法律赶大集•文化进万家”宣传;借助乡镇“移风易俗”讲堂,定期对村干部进行自治、德治、法治培训;指导63个村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将尊亲、守信、睦邻优秀习俗融入其中,提高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巧用“德法融合”解纷

  在诉讼调解和委派委托调解中,推行“话亲情、讲经典、释法理、解心结”四步调解法,巧妙地将“啮指痛心”“曾子烹彘”等轶事典故融入矛盾纠纷化解,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增进情感、习俗及法治认同,让当事人逐步放下成见、解开心结、事了人和。2024年以来,调解撤诉289件,促进当场履行、自动履行41件,调撤率59.71%,一审服判息诉率92.19%。

  

  

   

  和合司法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和”理念,凝聚“合”力量,搭建多元解纷平台,助推基层综合治理换挡升级。

  拓展多元解纷“朋友圈”

  依托“三级联动•嘉事嘉调”专项行动,整合“巧媳妇”“老兵调解”等4个特色调解团队以及120个行政村的村干部、网格员等基层调解力量,让最贴近村民的调解组织晓之以理,让最熟悉村情的人动之以情,充分激发矛盾纠纷化解合力。选任乡贤进驻法庭,建立“速裁+速调”解纷模式,实行“一案一指导”,促进纠纷前端化解。2024年以来,诉前成功化解纠纷162件。

  织密多元共治“一张网”

  紧紧依靠乡镇党委,构建“平安周例会+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平台,对于涉群体或需要综合施策的纠纷,提交镇街“平安周例会”,邀请司法所、派出所进行“三长会商”,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判、纠纷共治。2024年以来,参加“平安周例会”36次,“三长会商”研判调处纠纷42件。

  当好多元融合“贴心人”

  开展“庭审进乡村、村民进法庭”活动,常态化邀请网格员、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参加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庭审观摩、巡回调解,培育 “法治带头人”,提高源头解纷实战能力。推进“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开展巡回审判12次、发放宣传资料2千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条,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优化服务 激活耕旅同兴新动力

  立足审判职能,下沉司法资源,与地方支柱产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护航乡村振兴。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深化“助企暖商•嘉快发展”行动,定期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询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司法需求,多元化解涉企纠纷,助企纾困,暖企发展,推动产业振兴。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畅通涉农纠纷绿色诉讼通道,在金太阳杏、春雪桃、富硒葡萄等果蔬种植基地设立“助农法官服务站”,通过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等方式,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农产品买卖等涉农纠纷20件,为老百姓提供触手可及的司法服务。

  护航美丽乡村建设

  深入曾庙、武氏祠等国家文保单位以及隋庄、青山等传统村落和“东方左岸•假日小镇”等新兴旅游打卡地,定期开展普法宣传,为游客提供法律咨询,以“身边的司法服务”提升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

  

  来源:济宁中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