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和”故事:为过度参与的婚姻“清场”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14日 | ||
在婚姻中,夫妻两人本应携手共进,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沟通、理解和包容来建立彼此之间的“秩序”,使关系逐渐趋于稳定和和谐。然而,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担忧,往往会在孩子婚后依然保持高度的参与感。殊不知,父母的过度参与会让夫妻之间的冲突升级,使得原本“和美”的婚姻陷入困境。 ----题记 “和沐万嘉”,关键是“和”。东昌府区法院嘉明法庭始终秉持这个理念,善做“和”文章,一起起家事矛盾纠纷得以化解,无数个家庭从这里走向和谐……抑郁症妻子不堪忍受强势婆婆起诉离婚,结局如何?区人大代表、驻庭特邀调解员张玉平讲述起这个为过度参与的婚姻“清场”的调解案例。 强势的婆婆和抑郁的她 2024年4月初,我接手这个案子。张芳作为原告起诉男方要求离婚,我通知他们来法庭调解。男方和其母亲先到了调解室,在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张芳患有抑郁症,男方及母亲一直在强调张芳患病,花了家里很多钱,还让村里人笑话。男方的母亲从贵州远嫁过来,她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比较能干、性格非常强势,在村里处处争强好胜,也要求儿子和儿媳妇处处比比人强才行,男方前妻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强势的婆婆离了婚。 随后,张芳在其叔叔陪同下也到了调解室。张芳看到婆婆就像一个犯错的小学生,我让她坐下她都不敢坐,双手交叉在前缩在角落里不敢抬头。看得我满眼心疼,我站了起来走到她的身边,顺势轻轻拥抱了一下她,双手扶着她肩膀,让她缓缓坐下。 张芳选择起诉,也是受父母的安排,父母不想受这窝囊气,其实她内心离婚的意愿并不是很坚决。“我也想好好过日子,但是我婆婆嫌弃我,家里凡事都得听她的,我对象对他妈百依百顺,都说我是个花钱的累赘,我不想拖累他们,我也不想拖累我父母,我甚至都不想活了。”我被她的这些话震惊了,我第一次看到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她的世界是灰暗的,她试图挣脱,试图寻找生活中一缕微光,但在反复被指责、被否定、被埋怨中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那屡象征着生活希望的微光似乎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以触及。 失位的丈夫和失序的家 不仅婆婆看不起,丈夫也跟着看不起她。面对家人对张芳的指责、埋怨,丈夫从来没有替她说过一句话,反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告诉我说,“我都没抛弃她,给她花钱看病也没含糊过,她家还想怎么着,我都没提离婚,她家里倒提出来离婚了。”可以看出男方心里还一肚子委屈。这时张芳的叔叔听不下去了,和男方吵了起来,“嫁到你们家没有一天不受气,别管她想不想离婚,我们家里坚决不同意再这么过下去了。” 就这样,两个人的婚姻里挤进去了好多人,谁都要来指手画脚,谁都想要评头论足,以爱之名肆无忌惮地在他们的婚姻里道德绑架。 让婆婆退场 让丈夫归位 让妻子坚强 张芳其实是愿意过日子的,于是我开始着手和原被告双方及其家人做工作,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跟男方母亲说,“你别再和原被告一起生活了,让他们两个出去自己生活去,你认为的付出其实是一种过度干涉,这就是你费力不讨好的根源。很多婚姻都是毁于父母的过度参与,你要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形成他们两个人相处的模式,自己来经营自己的日子。让孩子分家另过,你适当帮帮忙就可以了。”男方母亲不再说话了,这些话应该从来没有人跟她讲过。 把男方母亲工作做通,开始做男方的工作。“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看不起她,唯独你不能。因为如果连你都看不起自己的妻子,便没有人能够看得起她。你要全方位接纳自己的妻子,正是因为她有疾病,你才应该更加心疼,而不是站在施舍的角度去自我感动。” 然后,我又走到原告身边,我肯定她的善良,肯定她对家人的谦和,但我更鼓励她一定要坚强,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天空,给孩子一个有娘疼有爹爱的家庭环境。我跟张芳的家人说:“作为娘家人都希望嫁出去的女儿幸福,但这种希望并不是过多的介入女儿的婚姻生活,而是要从情感、心理和精神上给予女儿支持和鼓励”。 看到张芳的婆婆沉默许久,我又换个角度跟她讲,“都是当妈的,如果张芳是你的女儿,你是嫌弃还是心疼?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村里人看的。”可能是碍于面子,张芳的婆婆没有跟张芳说对不起,但是她劝张芳“撤诉吧,回家”。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道歉了。 张芳当场选择撤诉。调解完成后,两人选择了搬离男方母亲家,双方尝试自己经营自己的生活…… 【调解感悟】 这个案子原被告双方最初是都同意离婚的,签调解协议可能就是十分钟的事。但我不敢想象这对于张芳来说会是怎样的打击,她将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她是否还有活下来的勇气,这都令人后怕。虽然调解和好的过程很艰辛,但我很自豪我做到了。不知是专程前往还是如她所说恰好路过,再看到张芳是半年之后,她说孩子进城上学,他们两口子搬到城里去住了。她像完全变了一个人,那天透过我们调解室的窗户,我好像看到一束光照在她的脸上,照进她的内心,也照亮她的世界。 (张玉平口述,邹雪、孙晓晨整理。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文字:孙晓晨 邹雪 编辑:李明玉 审核:邹雪 曲立明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