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和”故事:为面临解体的婚姻做最好的善后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14日 | ||
要写家暴,就不能只写家暴。要写散落一地的锅碗瓢盆,触目惊心的破铜烂铁;要写撕扯、窒息、哽咽,慌乱、无助、恐惧;要写看不见的伤口,道不明的疼痛。 要写家暴,就不能只写家暴。要写反击,要写倔强,要写撕破脸也在所不惜的勇气,要写穿上铠甲来一场为自由而战的厮杀。 ——题记 中国人崇尚“和”,更追求“和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笔下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无疑是“和”的最高境界。走进东昌府区法院嘉明法庭,已经做了多年调解员的区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张玉平说起“和”来更有感触,那一个个从“不和”到“和”的案例蕴含着多少家庭的悲欢和无奈,特别是这起涉及家暴的案子,在耐心细致的调解中充满了曲曲折折。 家暴男刑满释放又结婚 2023年11月底,我刚接这个案子的时候,发现被告刘明的名字格外熟悉。刘明有严重家暴倾向,将第一任妻子殴打成轻伤被判刑,刑满释放之后又和本案原告张玲结了婚。我曾经就调解过刘明和上一任妻子的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拿到案卷材料后,我立刻与刘明取得联系。“姨,又是你啊?”虽然刘明情绪很激动,但还是喊了我一声姨。“要不是你,我连法庭都不会去。”我感觉他还算是认可和相信我,这是调解的基础。于是,我约他们双方到法庭进行第一次调解。 “他带着我和孩子在高速上飙车两个多小时” 等双方都到后,刘明情绪完全失控,言语咄咄逼人、不停责问张玲,“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非要离婚”。女方战战兢兢、浑身颤抖、不敢抬头,出现了应激反应。原告代理人看到这情形,不想再调解了。根据我以往经验,如果不化解双方矛盾,案子一判了之,后果将不堪设想,极有可能民转刑,再次出现一个刑事案件。于是我就把他们分开单独进行沟通。 “曾经因为点矛盾,他开车拉着我跟孩子上高速飙车两个多小时,车门也都锁死,他在车里情绪极度失控,把我跟孩子吓得蜷缩在车里,不敢吱声也不敢反抗。我怕他带着我跟孩子撞死路上,我好言好语给他道歉说好话,这才活着回到家里”。原告张玲一边哭一边说一边颤抖。“后来我带着闺女回娘家了。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刘明到我娘家开始闹事,光报警就报了五六次,砸我们家东西,对我家人又是辱骂又是恐吓,让我家人把我交出来。他经常打我骂我,实在不能再跟他过了,我怕我的孩子没有妈了。”说到这里,张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崩溃大哭到几近窒息。那个场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虽然心里很没底,但我仍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调解成功,让刘明心甘情愿同意离婚,把张玲从这场婚姻的深渊泥沼中拉出来。双方情绪都太激动,这次我让他们都先回去了。 “我没有错,没有人理解我” “你既然选择相信我,就把我当成一个长辈,心里所有的苦衷和不能言表的隐情,都可以跟我说。”两天后,我跟刘明打了个电话。 刘明突然沉默了,我们两个谁也不说话。我给他时间准备好内心,电话里等了他很长时间,他终于张口说话了,“都说我脾气不好,说我暴躁,但是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没有一个人体谅我的苦衷。”刘明开始从自己和前妻的故事讲起。有段时间,刘明前妻开始调理身体,他给前妻买了很多营养品,他想当然以为前妻要准备二胎。但万万没想到,前妻瞒着他要给她妈换肾,刘明的岳母得了尿毒症。刘明不能接受前妻的隐瞒,但前妻是为了给母亲换肾,这又让他的愤怒备受所有人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刘明和前妻、前妻的家人发生了激烈冲突,把前妻给打伤了,他也进了监狱。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你当时的心情我很理解。你觉得她不仅仅是你妻子,还是你孩子的母亲,她对她的父母负责,同时也要考虑你和你们的孩子。”电话里听他说了一个小时,从他刚开始的暴躁、不耐烦,到最后的平静和哽咽,我开始走进他内心了。 第三次,他主动要求见我 上次和刘明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挂断电话之前刘明竟然和我约时间,他主动要求见我。我约在了第二天。 这一次,他说起来和张玲的事。从刘明向我倾诉过程中,我找到了两个切入点。我发现他之所以坚决不离婚,一方面是因为为了和张玲结婚,他卖了聊城的房子专门在阳谷买房子搬过来生活,折腾来折腾去花了很多钱,也投入了情感,刚结婚不到两个月就要离婚,他不甘心;另一方面,他觉得这些争吵、家暴都是小事,张玲说走就走,对他太决绝。 “你低估了这些行为对张玲的伤害。无论什么关系,情分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了终点。你现在三番五次地进派出所,对你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伤害和折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所有失去的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刘明终于被我说动了,他答应如果张玲能给他些经济补偿,他考虑同意离婚。 释怀•和解 张玲同意给他经济补偿,刘明也同意让张玲单独来法庭见面。电话沟通差不多了,我把双方叫来法庭,想凑着热乎劲把协议签了,没想到又出现了曲折。刘明自己来的,但是他看到法庭门口有张玲、张玲家人、朋友、律师六七个人,情绪突然就上来了,法庭门也不进了就要走。我立马出来,刘明最终同意可以谈,但必须得在法庭对面没有监控的地方谈。一提到没有监控,我心里咯噔一下,但经过三轮调解下来,我综合评估后决定前往,真有突发情况我也会护在中间,不让他伤害张玲。 三个小时的漫长调解,中间反反复复、犹犹豫豫,我能看出来他的不甘和不舍,也能看出来张玲的畏惧和决绝。“如果你真是爱她,就把她还给她,放手吧。”这是我最后一句话,刘明突然就释怀了。我们回到调解室,张玲当场过付了刘明20000元经济补偿,双方和平分手,签署了调解协议。 是结束也是开始 我目送他们两个走出法庭,但是我看到张玲又上了刘明的车,这时候我心里又咯噔了一下,担心再有什么情况。给张玲打电话也打不通,给刘明打也打不通,原告代理人也联系不上双方。法庭立马派车安排法警准备前往张玲住处,这时,我接到了张玲回过来的电话,才知道,张玲上刘明的车,拿回了户口本,刘明把张玲送回去,在路上双方又推心置腹地聊了聊,算是为这段感情画上句号。这个句号,是结束,也是开始。 【调解感悟】案子调解过程虽然一波三折、十分艰辛,但是结果很是欣慰,我之所以竭尽全力做调解工作,因为我担心,女方系第一次起诉离婚,万一离不成,不一定滋生什么样的恶性事件。对于这种家暴的离婚案件,如果不能“和好”,不如“和离”,为面临解体的婚姻做最好的善后。 (张玉平口述,邹雪、孙晓晨整理。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文字:孙晓晨 邹雪 编辑:李明玉 审核:邹雪 曲立明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