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家事审判“三化”,提升家事案件质效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6日 | ||
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家事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2018年至2020年,我院每年受理家事纠纷案件分别为1554件、1627件和1523件,家事案件占民事案件总数的10%左右。面对家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的趋势,东昌府区法院在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在制度、管理、队伍多个层面同向发力,从家事案件前端快速分流化解案件,从中端破除制约家事审判质效的“中梗阻”,从末端打通各类资源要素高效流转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在审判模式上突出“专业化” 一是建立家事法庭。在探索推行庭内专人负责的基础上,于2020年3月份开始将嘉明法庭设立为专门的家事纠纷审理法庭,由该庭负责审理东昌府区城区及郊区西北片区的所有家事案件,推行家事案件的相对集中管辖。二是配备专业团队。在家事法庭配备三个家事审判专业团队,从员额法官到法官助理再到书记员,都长期在民事审判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家事案件审判经验。三是提升审判质效。目前,家事法庭承担起全院近80%家事纠纷案件的审执任务,2020年以来,全庭共审结案件1242件,结案率达到90%,服判息诉率达到95%,家事案件的审理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二、在调解模式上突出“多元化” 一是做好特邀调解。在家事法庭配备三名经验丰富、业务熟练、工作热情的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诉中的调解过程,努力做到“能调则调”、“能调尽调”,用法、理、情三管齐下化解人民群众家庭的“烦心事”。目前,家事案件的调撤率达64%。二是加强协作配合。与区妇联联合成立“家事纠纷化解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家事法庭,旨在对家事纠纷案件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和矛盾调解。目前,由区妇联召募的40名志愿者作为家事案件调查员,已初步对家事案件所涉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查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准备。三是邀请人大代表开展工作。邀请著名心理咨询师、全国人大代表窦延丽同志在家事法庭开展家事案件调解和心理辅导等工作,深挖工作特色和亮点,加强典型案例和数据的分析,推进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并通过全国“两会”平台宣传工作经验。 三、在运行模式上突出“人性化”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在家事法庭设立两间咨询调解室,通过有沧桑感、时光感的文案、装饰,有怀旧、感伤气息的音乐播放营造出和庄严法庭不一样的心理抚慰风格,为调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缓解心理压力。设立单独的压力释放间,给当事人释放情绪、发泄情绪以合适的出口,让当事人能够尽快抚平伤口,重新获得对世界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促使其能够积极面对未来,释放更多的正能量。三是设立离婚案件冷静期。于2020年4月份发出首份《离婚案件冷静期通知书》,通过设置1个月的冷静期,促使当事人双方冷静思考存在的问题,互相体谅和理解对方,并最终重归于好。为下一步柔性化解家事纠纷,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起到指引作用。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