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创新建设新时代智慧人民法庭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13日

  通过学习山东省高院关于“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评论员文章,我们郑家人民法庭全体干警重新对全省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暂行规定进行了认真学习,并结合本庭当前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应用情况及全庭干警的审判执行理念、模式和作风进行了剖析,通过剖析,大家一致认为,现有的自身的审判执行理念、审判执行模式、审判执行作风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新时代科技信息网络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决定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理念、模式、作风必须转变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是大数据时代,是科技发达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当然也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人民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

  当今社会发展中,手机是必不可少的,几乎人人都有,使用的通迅号码也皆是实名制。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手机不仅仅是人们的通迅工具,更具备了丰富的外延功能,手机早已成为人们的刚性需求。现实生活中,随着5G及更高科技网络的推广,人们利用手机和互联网,不出家门就可以与社会的各行各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可以从事各种各类的社会活动,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现状

  多年来,“打官司”难,是常挂在人民群众嘴上一句话。“送达难”、“执行难”是我们法院干警在审判执行工作中遇到的两大难题,这两个难题也直接影响着案件的审理期限和执行期限,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债权实现的效率,影响着人民司法的公信度,当然也就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我们法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法院的每一项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我们法院的每一项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新形式下,社会经济的突飞发展,科学技术的发达,势必导致多样化的社会矛盾的多发,这些矛盾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人民群众亟待渴望这些矛盾能够得到快捷有效公正地解决或者能够解决在矛盾的萌芽状态,这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往往在人民法院传统的唱“独角戏”中,不能实现,再加上,如果人民法院再以陈旧的、传统的审判执行理念、模式、作风审理执行案件,将使这种向往更加难以实现,从而导致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新时代人民法庭审判执行工作新理念、新模式、新作风

  人民法庭是人民的法庭,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司法活动都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利益至上,所以人民法庭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1月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对政法的绝对领导。所以人民法庭要坚持政治引领的理念。

  经济越发达,社会矛盾越突出,这些矛盾及时得到化解,社会和社会经济才会更快、更好的健康发展,人民才会尽快地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处在矛盾多重、叠加期,更需要司法的公正和效率,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作出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所以人民法庭要坚持公正效率理念。

  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想真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人民法院在审理执行每一起案件时,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甚至和好如初,为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政治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所以人民法庭要坚持案结事了的理念。

  四、基层人民法庭的审判执行理念、审判执行模式、审判执行作风的现状及原因

  基层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是具有立、审、执、宣传法律、参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功能的综合性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最前沿阵地,是党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桥梁,肩负着辖区大量的民商事案件的审理、执行工作,同时还指导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但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法院实行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改革,法院内部格局不断调整,各部门职责不断科学化分工,成立多样多种速裁审判团队,家事审判团队,业务归口,人员随之变动。导致相当一部分案件不再流入基层人民法庭。针对上述情况,人民法庭的功能定位,专业化建设,如何搞好法律宣传延伸司法服务,如何预防法律风险、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及如何运用互联网调解平台、微法庭、微信视频调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审执效率,如何加强诉调对接、诉前分流、诉源治理、创新纠纷解决更便捷更高效的多元化解纷机制等都将面临着新的课题。但目前对基层人民法庭的工作考核仍然与其他专业业务庭一样考核,主要以办案数量为考核标准,导致基层人民法庭的干警注重追求办案数量,而忽视了基层人民法庭的综合性,特别是忽视了基层人民法庭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任务。

  网上立案、在线缴费、退费、网上送达、互联网开庭、法律文书自动生成等虽然可以运行,但由于网络经常出现问题,加之,传统的审判执行理念、模式、作风的长期影响,使一些干警对全流程网上办案掌握的不熟练,有的还很生疏,继续使用传统的陈旧的送达方式、开庭方式、制作法律文书方式、传统的调解方式,进行着有纸化办公。执行工作更是在现有的线上查控完毕后,继续采用陈旧的执行方式,加班加点,起早拘传被执行人,而不是将现代的科学技术、网络信息融合于执行过程,通过电子信息网络控制限制被执行人各种行为的科技手段以及查寻被执行人下落的科技手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网上执行立案、恢复执行立案、执行法律文书自动生成还没真正实现,纸质化办公还很严重,传统的执行模式还没有彻底摒弃。

  就案办案、机械办案,不兼顾发展大局的陈旧理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致使个别案件处理结果,合法而不合情,不能很好地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不能很好地宣传社会正能量,不能正确地引导人民群众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

  基层人民法庭之所以存在以上审判执行理念、审判执行模式、审判执行作风,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思想问题,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治引领理念、公正效率理念认识的不到位,加上陈旧的理念根深蒂固,案件数量不多,没有工作压力,认为利用传统的审判执行模式完全可以轻松的完成任务,致使对全流程网上办案的认识还没有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工作中对兼顾发展和服务大局做得不好。

  五、“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的措施

  一是要转变司法理念,全力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全面深化智慧法庭建设运用,实现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送达、网上退费等工作自动生成,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努力让当事人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由此全庭干警要在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应用工作上下真功夫,熟练掌握及时、完整、规范录入各个节点信息的技能,让数据全天候实时运行,学会看数据和使用数据,推动网上办案的常态化、长效化,提高运用新技术破解司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力争明年二月底前实现无纸化办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物理隔离,让信息化真正为法官服务,为当事人服务。

  二是要转变审判执行工作模式,重新定位基层人民法庭的功能,创新工作新机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推进以基层人民法庭为中心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优化分调裁审工作机制,加大诉前和诉后调解力度,提升审判效率,压缩办案天数。郑家人民法庭根据现有的两个审判团队(其中包括一个审判执行综合团队)及现有的人力资源,大胆尝试建立非员额诉前和诉后案件调解团队,肩负诉前和诉后的案件调解、繁简分流、及建议员额法官速裁案件;肩负协同审判团队的法官助理、书记员进行诉前和诉后案件法律文书送达、排期开庭等工作。

  积极参加社会综合治理,拓展人民法庭的功能,争得党委的支持,联谊特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共青团、妇联、村委会、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委派热衷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建立多个社会矛盾纷争调解组织,协同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建立功能多样化的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调解团队,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多元化社会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将社会矛盾和社会纷争化解在诉前或者萌芽状态。要将凝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的功能制度化。从此让人民法院在解决社会矛盾、社会纷争方面唱“独角戏”真正成为历史。事实上,在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尽管其司法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社会纠纷的解决不是也从来没有完全依赖司法,而是设计出一套彼此相互独立、层次分明且相互配合的纠纷解决机制。

  三是要转变司法作风,建立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简案速裁(执)、普案快裁(执)、繁案精裁(执)的审判执行工作机制。紧盯民生案件的办理,加强重点案件的审判。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发挥好人大代表诉调对接联络站职能,将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六、建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心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便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更易建立一站式解纷机制,宣传法律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其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且生活艰苦,最能锻炼人。所以建议加强基层人民法庭的工作。建议新入额法官必须到基层法庭锻炼,所以,建议基层人民法庭也要建立审判执行团队,速裁团队,家事审判团队,,专业化团队,法律宣传团队、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团队,更好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需求,以这样更需要加强人民法庭的人力和物力,充实人民法庭的力量。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  徐泉林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邹城市普阳山路996号 电话:0537-5237606 5258707 邮编: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