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人民法院报》:做法官,我很自豪!

2014年07月21日
作者:陈 冰 闫继勇 吕 佼 时满鑫
打印 分享到:

  我喜欢简单的生活,越简单越快乐!

  远方的太阳红着脸悄悄地躲到了海面下,拽走了天边最后一抹红霞。空中,一只海鸟悠然地飞过。沙滩上,几只小狗趴在细软的沙上,静静地望着大海和海边捡拾贝壳的孩子。

  看那小狗,吹着海风,看着大海,它们什么都没有,却很快乐。而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归根结底,他们要求的太多。要的太多并不是件好事,求而不得,便会有烦恼,便会有纠纷。有了纠纷,到法院,一审不行二审,最终赢了又能如何?我处理过很多案子,官司打到二审,标的额还不如诉讼费多。我只能说,他们活得太纯粹了。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我办理了老隋的一颗牙引起的医疗纠纷。老隋是青岛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十余起,每起案件必上诉。去年,他到武警医院修牙。医生检查过后,建议他把坏死的牙拔掉。他交了费,拔了牙。回家后发现医生拔掉的牙,并不是他那颗坏牙。索赔、起诉、上诉,案子到了我手里。

  第一次约见老隋,就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到我就倾诉他的血泪史,讲社会对他多么多么不公,讲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待遇带来了多少不利、讲他上访多么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是你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呀,你是不是很累?”我问他。

  “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呢?我现在身体差得很,全身都是毛病,天天一把一把的吃药。”他拿出随身带的药瓶给我看。

  “咦,我怎么越看你越眼熟呀。咱们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我故意跟他套近乎。

  “你这么一说,我看你好像也有点眼熟,我在湖南路住。”

  “怪不得呢,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一定是见过。”我说。

  “是呀,可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

  “可不是吗,我在法院都干了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有的都是院长、局长了,我同学里有好几个都已经是亿万富翁了,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跟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我岂不该去跳楼了?”我说,“现在我不是照样认认真真地工作,你看我认真不认真?”

  “认真!”

  “我看上去年轻吧?我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我问。

  “为什么?”

  “我不计较呀!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们见着我还羡慕我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好。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较劲,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

  我说得老隋直点头,案件的调解也顺畅多了。

  后来我去找了几次医院领导,院方同意拿出3000元钱赔给老隋。

  我又把老隋叫来:“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是不同意,咱就判。”

  当时老隋就同意了,拿到钱,临走时还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也挺好。其实你说得对,做人别太计较了。”

  生活中,做一个简单的人很重要,对物质、对精神都不要要求太高。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我一直相信,人生成本最低的生活方式就是简单。

  享受每一次过程

  我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尽全力去做,享受这个过程就可以了,结果如何,被不被人认可都不必太在意。

  也许是因为做事比较用心吧,从小到大,考试基本上都是第一名。1988年高中毕业,青岛市招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和经济有关的“吃香”的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我报考税务局。可我从小就爱打抱不平,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所以执意报考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我记得,那一年我是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的。

  进了法院,从法警干起,后来做了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进行速录比赛,因为我平时打字比较快,院里让我报名参加。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我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也要把开会的内容打出来。就像后来的跑步一样,我觉得跑步很快乐,我现在每天至少要跑一小时,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我挺能坚持的,我觉得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在全国法院速录比赛上,我拿了第一名。人生总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这个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

  2010年9月,在政治部干了多年,我向领导提出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这里的每一起案件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决定有点傻,万一干不好呢?那不是要啃一嘴泥。刚来的时候,心里也犯怵。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2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可以调解,觉得自己还挺适合这里。我的策略就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没想到,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了60%,创了院里的纪录。

  后来,有同事说,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说我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的。我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很信任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你总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吧。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一起案件,无论是调结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生子,还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车行、有地、有股票也有债务。这起案件,我调解了不下100次,光调解方案就出了20多个,两人不停地反悔,最终还是判了。但双方都表示服判。

  刚开始办案时,我总是希望把每个案子都办得漂亮,希望所有的案件都能调结。有时也会生当事人的气,一个案子打了那么多电话,说了那么多为他好的话,他就是听不进去。我判完了,他后悔了。可判决书是收不回来的。我很郁闷。后来,慢慢想通了,这是每一个人的选择,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作为法官,只要尽力就行。

  调一案化解八案

  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作为法官,通过调解能够化解纠纷,对当事人、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于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民事案件,背后都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我们每办一起案件,影响的可能不是一两个当事人,而是他们周围所有的人。

  2011年我办理了一起错综复杂的案件。

  1999年,于老太太经人介绍和台湾人老王结婚。几年后,老王回到台湾生活。挂念青岛的妻子,老王多次通过邮局给于老太太汇生活费,一共寄了27万多元。这些钱被于老太太的大女婿老柳领取。

  2010年,老太太糖尿病加重住院,向女儿女婿要钱。可这笔钱已经被大女儿用于自己残疾儿子看病治疗上。女儿女婿以各种理由拒绝将钱还给老太太。老太太的其他儿女知道后非常气愤,一家人矛盾不断激化。在争执中,兄弟姐妹互相厮打,引发了一系列诉讼。民事刑事共8起案件,这一家人弄得鸡犬不宁。

  我到老人的大女儿家调解,她一见我就哭,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要挣钱养家,她是家中老大,可以说是她亲手把弟弟妹妹带大的。如今她家里有困难,弟弟妹妹的生活都比她好,不帮她也就算了,还来向她要钱。

  “你小时对你弟弟妹妹好是事实,你把他们带大不容易。你弟弟妹妹说话办事是不对,他们不念你的养育之情,你也不能强迫他们呀。你自己心里能不能过去这个坎?毕竟还是一家人,毕竟你确实拿了你母亲的钱。再这么争下去只能判决了,这个钱你肯定是要还,一家人的亲情也没了,值得吗?”我劝了她一下午,她一直低着头抹眼泪。

  案件调解了很多次都没调成。准备下判的那一天,天很热,老柳夫妇早早就来了。

  “陈法官,这个案子还有没有调解的可能?”

  当天下午两点半,我组织双方做了最后一次调解。我对老太太说:“老大应该还你钱这是事实,但是现状是她目前困难,给不了你。如果这案子我判了,你的儿子有可能要坐牢,你家就又打成一锅粥了。你要钱不就是为了养老吗?这样无休止的打官司,你的儿女谁还管你?谁给你养老……”

  又劝了他们整整一下午,总算把他们说通了。大女儿一家支付母亲13.5万元,这一家人的其他几起诉讼全部撤诉了。

  一个案件调解了8起纠纷,挽救了一个家庭。看到这一家人放下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共同搀扶着老太太走出法庭,我太有成就感了。

  作为一名法官,只要真正能为别人做点事,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不能理解那些因为待遇、职级而从法院离开的人。衡量一个职业的好坏,不能仅仅以收益为标准。做法官,能为别人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我很自豪。

  我的世界黑白分明

  我是法官,调解是法官办案的最高理想,但调解不是和稀泥。当当事人要求的和法律能够给予的相差太远的时候,该判决就得判,法律不可以做人情。

  法官要把自己的角色分清楚,调解的时候可以是朋友,但坐在法庭上,我就是法官,我代表的是法律。庭上,要严肃、要庄严,没有任何人情。这一点,刘世康老太太应该感触最深了。

  2011年冬天,广播电台的退休职工刘世康被本单位的皮卡车撞伤。赔偿问题达不成一致,刘世康和广播电台告打起了官司。

  老太太是个开朗的人,开庭前我给她打过几次电话,做调解工作。大概是觉得比较熟了,法庭上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陈述事实的时候,恨不得从解放前说起。我非常严肃地制止了她:“刘世康,你不要这样说话,这里是法庭,请围绕你的上诉观点陈述!”

  她听完愣了一下,竟然站起来转身走了。

  休了庭,我又打电话把刘世康叫了回来,她一肚子委屈,说:“你怎么能这么跟我说话呢?你在电话里不是这样的呀!在电话里,你跟我聊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训我呢?”

  我跟她解释:“这里是法庭,我是法官。你那样说话,如果我不制止你,对方会怎么想?如果我不制止你,这庭怎么开?”

  后来,她也理解了,这个案子最终调解结案,广播电台陪了她3000元钱。

  法庭上,我是会训斥当事人的。当他对法律不尊重的时候,我就会训斥他。法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我办案子从来不会感觉有额外的压力。也有当事人一来就说要上访,那又怎样?我行得正坐得端,有什么可怕?遇到这样的当事人我就告诉他:“上访是你的权利,你想到哪告就到哪告。但是路费你要自己出,还要记得带好干粮。”

  我的性格也比较简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调解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的坦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但有时候太坦诚了,处理事情会比较硬。

  也许就是这种简单,让我从不会感觉办案是件辛苦的事。我不会去想那么多,我觉得办案很简单,能调就调,该判就判,拿不准的可以请教领导,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今年我已经办了140件案子,90%以上调结了,别人都以为我会很累。可是没有呀,我一点也没有觉得累。每天办办案子,跑跑步,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幸福。

  当事人看陈晓静

  刘世康:我对陈法官喜欢得不得了!

  2011年2月17日,我去单位办事。办完事高高兴兴,哼着歌就出来了。可能因为冬天穿得太厚,没看到我们单位的一辆皮卡车在倒车,结果就被它撞到了。

  我当时就起不来了,肩膀痛得不得了。司机叫人把我抬起来送到了山大医院。我在医院住了好久。后来交警认定是司机的全责。

  司机当时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之后就不再出钱了。为了赔偿的事我和司机交涉了好多次,对方态度挺好,可就是不肯出钱。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告到法院了。

  一审法院判误工费是按退休金的标准来判的。可是我的情况不同呀,我是在很多单位兼职的。你看,《青岛指南》我是副总编呢!按退休金标准赔,我太吃亏了。后来我就上诉了。

  上诉后,陈法官就给我打电话。她给我讲道理,讲法律规定,跟我分析哪些是法律认可的,哪些要求是法律不认可的,讲得可细了。我觉得她说的话在理。

  后来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她跟我说:“你把你们单位领导的电话给我,我联系联系你们领导,看看你们单位能不能出一点。”

  过了几天陈法官又给我打电话,说我们领导同意了,先给我3000元,看春节能不能再多给我点补贴。我一听,天呀!太好了,她居然把我们领导给说服了。

  后来我回单位办事,我们副总还说:“刘老师你运气真好,碰到了这么好的法官。”

  虽然那天开庭她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但是她说得对,法官就是法官,在庭上就是要威严。

  我真是特别幸运,能遇上陈法官这样的好法官。

  李琴(化名)母亲

  我们家的事亏得有陈法官,不然我们娘俩早就不活了!

  我一个人,靠摆地摊把我们家琴琴带大。前几年,朋友给我们家琴琴介绍了个对象,是个山西人。琴琴身体不好,这个对象身体也不太好。我想着只要人好,相互照顾着就行,就同意了。

  结婚前,她对象说在山西老家有房子,说结了婚让琴琴嫁到他们那边,给了我们10万块钱。两个人就把证领了。

  领了证之后,她对象就一直住在俺家。催他好多次把事先办了,他也不办。让他出去找工作他也不去,天天就在家里一躺。闹着我让我把他的户口落到青岛。

  好容易把他的户口落下了,又帮他办残疾证、办低保。后来又闹着让我去政府申请廉租房。天天在家让我们娘俩伺候着啥也不干,还要这要那。我们容易吗?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琴琴就想和他离婚。

  谁知道,他却说离婚可以,10万元的聘礼得退给他。你说说哪有这道理?他这四五年在我家白吃白住,帮他把户口也落了,低保也办了,现在要我们把钱全退了!我觉得他就是来骗我们娘俩的!

  官司打到法院,结果一审判下来,俺不仅要还他10万块钱,还得赔他利息!把我气死了。我上诉,陈法官办的我的案子。

  陈法官来我家来了好多次,跟我讲法律规定,开导我,劝我想开点。她说的话都在理。俺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后来就说这钱俺愿意还他,但也不能全还给他。这么多年吃穿用都是俺娘俩供着,也花了不少钱,不能让俺白养他。

  陈法官又劝他,苦口婆心,费了多大劲。她每次来俺家,一喷(聊)喷一晌,一口水都不喝。劝完他又劝俺,后来他松口了,同意只要6万。

  这个案子调解了,不管咋说,现在俺娘俩可以好好过日子了。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气得我真不想活了,好几次都想从这楼上跳下去。幸亏有陈法官劝我,她真是真心为俺老百姓办事的好法官。

  手记:朴素的心

  弯弯的眼睛,微翘的睫毛,一双眸子清澈明亮。藏青色连衣裙,精致的高跟鞋,陈晓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朴素的优雅。

  朴素的人不做任何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朴素是陈晓静的底色。无论在同事面前,在领导面前,在当事人面前还是在记者面前,陈晓静都毫不掩饰。

  她崇尚简单的生活,陈晓静相信,做一个简单的人,别人回报她的也会是简单的真诚。她崇尚简单的快乐,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去坚持,不管结果如何,不介意别人是否认可。朴素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心。只要自己简单快乐,世界怎样又与她何关?

  朴素的人坦荡真诚,清澈而透明。陈晓静用她朴素的真诚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调解时,她像一个邻家大姐,苦口婆心;法庭上,她严肃威严,不容丝毫亵渎;生活中,她朴实无华,知足常乐。陈晓静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

  人的朴素,源于自信。一个充分相信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的人,才敢于向人袒露自己的真面目。在陈晓静不施粉黛的脸上,你能看到那份优雅的自信,也能看到那份平和宁静,散淡从容。

  快乐工作,简单生活,陈晓静有一颗朴素的心。

  ——本文载于2014年7月15日《人民法院报》5版

《人民法院报》:做法官,我很自豪!

来源:
2014年07月21日

  我喜欢简单的生活,越简单越快乐!

  远方的太阳红着脸悄悄地躲到了海面下,拽走了天边最后一抹红霞。空中,一只海鸟悠然地飞过。沙滩上,几只小狗趴在细软的沙上,静静地望着大海和海边捡拾贝壳的孩子。

  看那小狗,吹着海风,看着大海,它们什么都没有,却很快乐。而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归根结底,他们要求的太多。要的太多并不是件好事,求而不得,便会有烦恼,便会有纠纷。有了纠纷,到法院,一审不行二审,最终赢了又能如何?我处理过很多案子,官司打到二审,标的额还不如诉讼费多。我只能说,他们活得太纯粹了。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我办理了老隋的一颗牙引起的医疗纠纷。老隋是青岛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十余起,每起案件必上诉。去年,他到武警医院修牙。医生检查过后,建议他把坏死的牙拔掉。他交了费,拔了牙。回家后发现医生拔掉的牙,并不是他那颗坏牙。索赔、起诉、上诉,案子到了我手里。

  第一次约见老隋,就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到我就倾诉他的血泪史,讲社会对他多么多么不公,讲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待遇带来了多少不利、讲他上访多么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是你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呀,你是不是很累?”我问他。

  “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呢?我现在身体差得很,全身都是毛病,天天一把一把的吃药。”他拿出随身带的药瓶给我看。

  “咦,我怎么越看你越眼熟呀。咱们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我故意跟他套近乎。

  “你这么一说,我看你好像也有点眼熟,我在湖南路住。”

  “怪不得呢,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一定是见过。”我说。

  “是呀,可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

  “可不是吗,我在法院都干了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有的都是院长、局长了,我同学里有好几个都已经是亿万富翁了,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跟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我岂不该去跳楼了?”我说,“现在我不是照样认认真真地工作,你看我认真不认真?”

  “认真!”

  “我看上去年轻吧?我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我问。

  “为什么?”

  “我不计较呀!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们见着我还羡慕我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好。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较劲,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

  我说得老隋直点头,案件的调解也顺畅多了。

  后来我去找了几次医院领导,院方同意拿出3000元钱赔给老隋。

  我又把老隋叫来:“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是不同意,咱就判。”

  当时老隋就同意了,拿到钱,临走时还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也挺好。其实你说得对,做人别太计较了。”

  生活中,做一个简单的人很重要,对物质、对精神都不要要求太高。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我一直相信,人生成本最低的生活方式就是简单。

  享受每一次过程

  我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尽全力去做,享受这个过程就可以了,结果如何,被不被人认可都不必太在意。

  也许是因为做事比较用心吧,从小到大,考试基本上都是第一名。1988年高中毕业,青岛市招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和经济有关的“吃香”的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我报考税务局。可我从小就爱打抱不平,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所以执意报考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我记得,那一年我是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的。

  进了法院,从法警干起,后来做了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进行速录比赛,因为我平时打字比较快,院里让我报名参加。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我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也要把开会的内容打出来。就像后来的跑步一样,我觉得跑步很快乐,我现在每天至少要跑一小时,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我挺能坚持的,我觉得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在全国法院速录比赛上,我拿了第一名。人生总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这个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

  2010年9月,在政治部干了多年,我向领导提出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这里的每一起案件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决定有点傻,万一干不好呢?那不是要啃一嘴泥。刚来的时候,心里也犯怵。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2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可以调解,觉得自己还挺适合这里。我的策略就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没想到,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了60%,创了院里的纪录。

  后来,有同事说,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说我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的。我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很信任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你总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吧。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一起案件,无论是调结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生子,还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车行、有地、有股票也有债务。这起案件,我调解了不下100次,光调解方案就出了20多个,两人不停地反悔,最终还是判了。但双方都表示服判。

  刚开始办案时,我总是希望把每个案子都办得漂亮,希望所有的案件都能调结。有时也会生当事人的气,一个案子打了那么多电话,说了那么多为他好的话,他就是听不进去。我判完了,他后悔了。可判决书是收不回来的。我很郁闷。后来,慢慢想通了,这是每一个人的选择,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作为法官,只要尽力就行。

  调一案化解八案

  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作为法官,通过调解能够化解纠纷,对当事人、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于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民事案件,背后都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我们每办一起案件,影响的可能不是一两个当事人,而是他们周围所有的人。

  2011年我办理了一起错综复杂的案件。

  1999年,于老太太经人介绍和台湾人老王结婚。几年后,老王回到台湾生活。挂念青岛的妻子,老王多次通过邮局给于老太太汇生活费,一共寄了27万多元。这些钱被于老太太的大女婿老柳领取。

  2010年,老太太糖尿病加重住院,向女儿女婿要钱。可这笔钱已经被大女儿用于自己残疾儿子看病治疗上。女儿女婿以各种理由拒绝将钱还给老太太。老太太的其他儿女知道后非常气愤,一家人矛盾不断激化。在争执中,兄弟姐妹互相厮打,引发了一系列诉讼。民事刑事共8起案件,这一家人弄得鸡犬不宁。

  我到老人的大女儿家调解,她一见我就哭,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要挣钱养家,她是家中老大,可以说是她亲手把弟弟妹妹带大的。如今她家里有困难,弟弟妹妹的生活都比她好,不帮她也就算了,还来向她要钱。

  “你小时对你弟弟妹妹好是事实,你把他们带大不容易。你弟弟妹妹说话办事是不对,他们不念你的养育之情,你也不能强迫他们呀。你自己心里能不能过去这个坎?毕竟还是一家人,毕竟你确实拿了你母亲的钱。再这么争下去只能判决了,这个钱你肯定是要还,一家人的亲情也没了,值得吗?”我劝了她一下午,她一直低着头抹眼泪。

  案件调解了很多次都没调成。准备下判的那一天,天很热,老柳夫妇早早就来了。

  “陈法官,这个案子还有没有调解的可能?”

  当天下午两点半,我组织双方做了最后一次调解。我对老太太说:“老大应该还你钱这是事实,但是现状是她目前困难,给不了你。如果这案子我判了,你的儿子有可能要坐牢,你家就又打成一锅粥了。你要钱不就是为了养老吗?这样无休止的打官司,你的儿女谁还管你?谁给你养老……”

  又劝了他们整整一下午,总算把他们说通了。大女儿一家支付母亲13.5万元,这一家人的其他几起诉讼全部撤诉了。

  一个案件调解了8起纠纷,挽救了一个家庭。看到这一家人放下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共同搀扶着老太太走出法庭,我太有成就感了。

  作为一名法官,只要真正能为别人做点事,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不能理解那些因为待遇、职级而从法院离开的人。衡量一个职业的好坏,不能仅仅以收益为标准。做法官,能为别人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我很自豪。

  我的世界黑白分明

  我是法官,调解是法官办案的最高理想,但调解不是和稀泥。当当事人要求的和法律能够给予的相差太远的时候,该判决就得判,法律不可以做人情。

  法官要把自己的角色分清楚,调解的时候可以是朋友,但坐在法庭上,我就是法官,我代表的是法律。庭上,要严肃、要庄严,没有任何人情。这一点,刘世康老太太应该感触最深了。

  2011年冬天,广播电台的退休职工刘世康被本单位的皮卡车撞伤。赔偿问题达不成一致,刘世康和广播电台告打起了官司。

  老太太是个开朗的人,开庭前我给她打过几次电话,做调解工作。大概是觉得比较熟了,法庭上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陈述事实的时候,恨不得从解放前说起。我非常严肃地制止了她:“刘世康,你不要这样说话,这里是法庭,请围绕你的上诉观点陈述!”

  她听完愣了一下,竟然站起来转身走了。

  休了庭,我又打电话把刘世康叫了回来,她一肚子委屈,说:“你怎么能这么跟我说话呢?你在电话里不是这样的呀!在电话里,你跟我聊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训我呢?”

  我跟她解释:“这里是法庭,我是法官。你那样说话,如果我不制止你,对方会怎么想?如果我不制止你,这庭怎么开?”

  后来,她也理解了,这个案子最终调解结案,广播电台陪了她3000元钱。

  法庭上,我是会训斥当事人的。当他对法律不尊重的时候,我就会训斥他。法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我办案子从来不会感觉有额外的压力。也有当事人一来就说要上访,那又怎样?我行得正坐得端,有什么可怕?遇到这样的当事人我就告诉他:“上访是你的权利,你想到哪告就到哪告。但是路费你要自己出,还要记得带好干粮。”

  我的性格也比较简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调解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的坦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但有时候太坦诚了,处理事情会比较硬。

  也许就是这种简单,让我从不会感觉办案是件辛苦的事。我不会去想那么多,我觉得办案很简单,能调就调,该判就判,拿不准的可以请教领导,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今年我已经办了140件案子,90%以上调结了,别人都以为我会很累。可是没有呀,我一点也没有觉得累。每天办办案子,跑跑步,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幸福。

  当事人看陈晓静

  刘世康:我对陈法官喜欢得不得了!

  2011年2月17日,我去单位办事。办完事高高兴兴,哼着歌就出来了。可能因为冬天穿得太厚,没看到我们单位的一辆皮卡车在倒车,结果就被它撞到了。

  我当时就起不来了,肩膀痛得不得了。司机叫人把我抬起来送到了山大医院。我在医院住了好久。后来交警认定是司机的全责。

  司机当时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之后就不再出钱了。为了赔偿的事我和司机交涉了好多次,对方态度挺好,可就是不肯出钱。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告到法院了。

  一审法院判误工费是按退休金的标准来判的。可是我的情况不同呀,我是在很多单位兼职的。你看,《青岛指南》我是副总编呢!按退休金标准赔,我太吃亏了。后来我就上诉了。

  上诉后,陈法官就给我打电话。她给我讲道理,讲法律规定,跟我分析哪些是法律认可的,哪些要求是法律不认可的,讲得可细了。我觉得她说的话在理。

  后来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她跟我说:“你把你们单位领导的电话给我,我联系联系你们领导,看看你们单位能不能出一点。”

  过了几天陈法官又给我打电话,说我们领导同意了,先给我3000元,看春节能不能再多给我点补贴。我一听,天呀!太好了,她居然把我们领导给说服了。

  后来我回单位办事,我们副总还说:“刘老师你运气真好,碰到了这么好的法官。”

  虽然那天开庭她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但是她说得对,法官就是法官,在庭上就是要威严。

  我真是特别幸运,能遇上陈法官这样的好法官。

  李琴(化名)母亲

  我们家的事亏得有陈法官,不然我们娘俩早就不活了!

  我一个人,靠摆地摊把我们家琴琴带大。前几年,朋友给我们家琴琴介绍了个对象,是个山西人。琴琴身体不好,这个对象身体也不太好。我想着只要人好,相互照顾着就行,就同意了。

  结婚前,她对象说在山西老家有房子,说结了婚让琴琴嫁到他们那边,给了我们10万块钱。两个人就把证领了。

  领了证之后,她对象就一直住在俺家。催他好多次把事先办了,他也不办。让他出去找工作他也不去,天天就在家里一躺。闹着我让我把他的户口落到青岛。

  好容易把他的户口落下了,又帮他办残疾证、办低保。后来又闹着让我去政府申请廉租房。天天在家让我们娘俩伺候着啥也不干,还要这要那。我们容易吗?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琴琴就想和他离婚。

  谁知道,他却说离婚可以,10万元的聘礼得退给他。你说说哪有这道理?他这四五年在我家白吃白住,帮他把户口也落了,低保也办了,现在要我们把钱全退了!我觉得他就是来骗我们娘俩的!

  官司打到法院,结果一审判下来,俺不仅要还他10万块钱,还得赔他利息!把我气死了。我上诉,陈法官办的我的案子。

  陈法官来我家来了好多次,跟我讲法律规定,开导我,劝我想开点。她说的话都在理。俺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后来就说这钱俺愿意还他,但也不能全还给他。这么多年吃穿用都是俺娘俩供着,也花了不少钱,不能让俺白养他。

  陈法官又劝他,苦口婆心,费了多大劲。她每次来俺家,一喷(聊)喷一晌,一口水都不喝。劝完他又劝俺,后来他松口了,同意只要6万。

  这个案子调解了,不管咋说,现在俺娘俩可以好好过日子了。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气得我真不想活了,好几次都想从这楼上跳下去。幸亏有陈法官劝我,她真是真心为俺老百姓办事的好法官。

  手记:朴素的心

  弯弯的眼睛,微翘的睫毛,一双眸子清澈明亮。藏青色连衣裙,精致的高跟鞋,陈晓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朴素的优雅。

  朴素的人不做任何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朴素是陈晓静的底色。无论在同事面前,在领导面前,在当事人面前还是在记者面前,陈晓静都毫不掩饰。

  她崇尚简单的生活,陈晓静相信,做一个简单的人,别人回报她的也会是简单的真诚。她崇尚简单的快乐,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去坚持,不管结果如何,不介意别人是否认可。朴素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心。只要自己简单快乐,世界怎样又与她何关?

  朴素的人坦荡真诚,清澈而透明。陈晓静用她朴素的真诚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调解时,她像一个邻家大姐,苦口婆心;法庭上,她严肃威严,不容丝毫亵渎;生活中,她朴实无华,知足常乐。陈晓静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

  人的朴素,源于自信。一个充分相信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的人,才敢于向人袒露自己的真面目。在陈晓静不施粉黛的脸上,你能看到那份优雅的自信,也能看到那份平和宁静,散淡从容。

  快乐工作,简单生活,陈晓静有一颗朴素的心。

  ——本文载于2014年7月15日《人民法院报》5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人民法院报》:做法官,我很自豪!

2014年07月21日
作者:陈 冰 闫继勇 吕 佼 时满鑫
打印 分享到:

  我喜欢简单的生活,越简单越快乐!

  远方的太阳红着脸悄悄地躲到了海面下,拽走了天边最后一抹红霞。空中,一只海鸟悠然地飞过。沙滩上,几只小狗趴在细软的沙上,静静地望着大海和海边捡拾贝壳的孩子。

  看那小狗,吹着海风,看着大海,它们什么都没有,却很快乐。而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归根结底,他们要求的太多。要的太多并不是件好事,求而不得,便会有烦恼,便会有纠纷。有了纠纷,到法院,一审不行二审,最终赢了又能如何?我处理过很多案子,官司打到二审,标的额还不如诉讼费多。我只能说,他们活得太纯粹了。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我办理了老隋的一颗牙引起的医疗纠纷。老隋是青岛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十余起,每起案件必上诉。去年,他到武警医院修牙。医生检查过后,建议他把坏死的牙拔掉。他交了费,拔了牙。回家后发现医生拔掉的牙,并不是他那颗坏牙。索赔、起诉、上诉,案子到了我手里。

  第一次约见老隋,就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到我就倾诉他的血泪史,讲社会对他多么多么不公,讲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待遇带来了多少不利、讲他上访多么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是你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呀,你是不是很累?”我问他。

  “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呢?我现在身体差得很,全身都是毛病,天天一把一把的吃药。”他拿出随身带的药瓶给我看。

  “咦,我怎么越看你越眼熟呀。咱们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我故意跟他套近乎。

  “你这么一说,我看你好像也有点眼熟,我在湖南路住。”

  “怪不得呢,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一定是见过。”我说。

  “是呀,可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

  “可不是吗,我在法院都干了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有的都是院长、局长了,我同学里有好几个都已经是亿万富翁了,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跟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我岂不该去跳楼了?”我说,“现在我不是照样认认真真地工作,你看我认真不认真?”

  “认真!”

  “我看上去年轻吧?我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我问。

  “为什么?”

  “我不计较呀!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们见着我还羡慕我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好。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较劲,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

  我说得老隋直点头,案件的调解也顺畅多了。

  后来我去找了几次医院领导,院方同意拿出3000元钱赔给老隋。

  我又把老隋叫来:“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是不同意,咱就判。”

  当时老隋就同意了,拿到钱,临走时还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也挺好。其实你说得对,做人别太计较了。”

  生活中,做一个简单的人很重要,对物质、对精神都不要要求太高。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我一直相信,人生成本最低的生活方式就是简单。

  享受每一次过程

  我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尽全力去做,享受这个过程就可以了,结果如何,被不被人认可都不必太在意。

  也许是因为做事比较用心吧,从小到大,考试基本上都是第一名。1988年高中毕业,青岛市招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和经济有关的“吃香”的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我报考税务局。可我从小就爱打抱不平,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所以执意报考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我记得,那一年我是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的。

  进了法院,从法警干起,后来做了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进行速录比赛,因为我平时打字比较快,院里让我报名参加。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我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也要把开会的内容打出来。就像后来的跑步一样,我觉得跑步很快乐,我现在每天至少要跑一小时,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我挺能坚持的,我觉得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在全国法院速录比赛上,我拿了第一名。人生总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这个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

  2010年9月,在政治部干了多年,我向领导提出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这里的每一起案件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决定有点傻,万一干不好呢?那不是要啃一嘴泥。刚来的时候,心里也犯怵。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2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可以调解,觉得自己还挺适合这里。我的策略就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没想到,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了60%,创了院里的纪录。

  后来,有同事说,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说我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的。我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很信任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你总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吧。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一起案件,无论是调结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生子,还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车行、有地、有股票也有债务。这起案件,我调解了不下100次,光调解方案就出了20多个,两人不停地反悔,最终还是判了。但双方都表示服判。

  刚开始办案时,我总是希望把每个案子都办得漂亮,希望所有的案件都能调结。有时也会生当事人的气,一个案子打了那么多电话,说了那么多为他好的话,他就是听不进去。我判完了,他后悔了。可判决书是收不回来的。我很郁闷。后来,慢慢想通了,这是每一个人的选择,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作为法官,只要尽力就行。

  调一案化解八案

  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作为法官,通过调解能够化解纠纷,对当事人、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于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民事案件,背后都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我们每办一起案件,影响的可能不是一两个当事人,而是他们周围所有的人。

  2011年我办理了一起错综复杂的案件。

  1999年,于老太太经人介绍和台湾人老王结婚。几年后,老王回到台湾生活。挂念青岛的妻子,老王多次通过邮局给于老太太汇生活费,一共寄了27万多元。这些钱被于老太太的大女婿老柳领取。

  2010年,老太太糖尿病加重住院,向女儿女婿要钱。可这笔钱已经被大女儿用于自己残疾儿子看病治疗上。女儿女婿以各种理由拒绝将钱还给老太太。老太太的其他儿女知道后非常气愤,一家人矛盾不断激化。在争执中,兄弟姐妹互相厮打,引发了一系列诉讼。民事刑事共8起案件,这一家人弄得鸡犬不宁。

  我到老人的大女儿家调解,她一见我就哭,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要挣钱养家,她是家中老大,可以说是她亲手把弟弟妹妹带大的。如今她家里有困难,弟弟妹妹的生活都比她好,不帮她也就算了,还来向她要钱。

  “你小时对你弟弟妹妹好是事实,你把他们带大不容易。你弟弟妹妹说话办事是不对,他们不念你的养育之情,你也不能强迫他们呀。你自己心里能不能过去这个坎?毕竟还是一家人,毕竟你确实拿了你母亲的钱。再这么争下去只能判决了,这个钱你肯定是要还,一家人的亲情也没了,值得吗?”我劝了她一下午,她一直低着头抹眼泪。

  案件调解了很多次都没调成。准备下判的那一天,天很热,老柳夫妇早早就来了。

  “陈法官,这个案子还有没有调解的可能?”

  当天下午两点半,我组织双方做了最后一次调解。我对老太太说:“老大应该还你钱这是事实,但是现状是她目前困难,给不了你。如果这案子我判了,你的儿子有可能要坐牢,你家就又打成一锅粥了。你要钱不就是为了养老吗?这样无休止的打官司,你的儿女谁还管你?谁给你养老……”

  又劝了他们整整一下午,总算把他们说通了。大女儿一家支付母亲13.5万元,这一家人的其他几起诉讼全部撤诉了。

  一个案件调解了8起纠纷,挽救了一个家庭。看到这一家人放下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共同搀扶着老太太走出法庭,我太有成就感了。

  作为一名法官,只要真正能为别人做点事,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不能理解那些因为待遇、职级而从法院离开的人。衡量一个职业的好坏,不能仅仅以收益为标准。做法官,能为别人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我很自豪。

  我的世界黑白分明

  我是法官,调解是法官办案的最高理想,但调解不是和稀泥。当当事人要求的和法律能够给予的相差太远的时候,该判决就得判,法律不可以做人情。

  法官要把自己的角色分清楚,调解的时候可以是朋友,但坐在法庭上,我就是法官,我代表的是法律。庭上,要严肃、要庄严,没有任何人情。这一点,刘世康老太太应该感触最深了。

  2011年冬天,广播电台的退休职工刘世康被本单位的皮卡车撞伤。赔偿问题达不成一致,刘世康和广播电台告打起了官司。

  老太太是个开朗的人,开庭前我给她打过几次电话,做调解工作。大概是觉得比较熟了,法庭上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陈述事实的时候,恨不得从解放前说起。我非常严肃地制止了她:“刘世康,你不要这样说话,这里是法庭,请围绕你的上诉观点陈述!”

  她听完愣了一下,竟然站起来转身走了。

  休了庭,我又打电话把刘世康叫了回来,她一肚子委屈,说:“你怎么能这么跟我说话呢?你在电话里不是这样的呀!在电话里,你跟我聊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训我呢?”

  我跟她解释:“这里是法庭,我是法官。你那样说话,如果我不制止你,对方会怎么想?如果我不制止你,这庭怎么开?”

  后来,她也理解了,这个案子最终调解结案,广播电台陪了她3000元钱。

  法庭上,我是会训斥当事人的。当他对法律不尊重的时候,我就会训斥他。法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我办案子从来不会感觉有额外的压力。也有当事人一来就说要上访,那又怎样?我行得正坐得端,有什么可怕?遇到这样的当事人我就告诉他:“上访是你的权利,你想到哪告就到哪告。但是路费你要自己出,还要记得带好干粮。”

  我的性格也比较简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调解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的坦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但有时候太坦诚了,处理事情会比较硬。

  也许就是这种简单,让我从不会感觉办案是件辛苦的事。我不会去想那么多,我觉得办案很简单,能调就调,该判就判,拿不准的可以请教领导,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今年我已经办了140件案子,90%以上调结了,别人都以为我会很累。可是没有呀,我一点也没有觉得累。每天办办案子,跑跑步,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幸福。

  当事人看陈晓静

  刘世康:我对陈法官喜欢得不得了!

  2011年2月17日,我去单位办事。办完事高高兴兴,哼着歌就出来了。可能因为冬天穿得太厚,没看到我们单位的一辆皮卡车在倒车,结果就被它撞到了。

  我当时就起不来了,肩膀痛得不得了。司机叫人把我抬起来送到了山大医院。我在医院住了好久。后来交警认定是司机的全责。

  司机当时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之后就不再出钱了。为了赔偿的事我和司机交涉了好多次,对方态度挺好,可就是不肯出钱。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告到法院了。

  一审法院判误工费是按退休金的标准来判的。可是我的情况不同呀,我是在很多单位兼职的。你看,《青岛指南》我是副总编呢!按退休金标准赔,我太吃亏了。后来我就上诉了。

  上诉后,陈法官就给我打电话。她给我讲道理,讲法律规定,跟我分析哪些是法律认可的,哪些要求是法律不认可的,讲得可细了。我觉得她说的话在理。

  后来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她跟我说:“你把你们单位领导的电话给我,我联系联系你们领导,看看你们单位能不能出一点。”

  过了几天陈法官又给我打电话,说我们领导同意了,先给我3000元,看春节能不能再多给我点补贴。我一听,天呀!太好了,她居然把我们领导给说服了。

  后来我回单位办事,我们副总还说:“刘老师你运气真好,碰到了这么好的法官。”

  虽然那天开庭她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但是她说得对,法官就是法官,在庭上就是要威严。

  我真是特别幸运,能遇上陈法官这样的好法官。

  李琴(化名)母亲

  我们家的事亏得有陈法官,不然我们娘俩早就不活了!

  我一个人,靠摆地摊把我们家琴琴带大。前几年,朋友给我们家琴琴介绍了个对象,是个山西人。琴琴身体不好,这个对象身体也不太好。我想着只要人好,相互照顾着就行,就同意了。

  结婚前,她对象说在山西老家有房子,说结了婚让琴琴嫁到他们那边,给了我们10万块钱。两个人就把证领了。

  领了证之后,她对象就一直住在俺家。催他好多次把事先办了,他也不办。让他出去找工作他也不去,天天就在家里一躺。闹着我让我把他的户口落到青岛。

  好容易把他的户口落下了,又帮他办残疾证、办低保。后来又闹着让我去政府申请廉租房。天天在家让我们娘俩伺候着啥也不干,还要这要那。我们容易吗?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琴琴就想和他离婚。

  谁知道,他却说离婚可以,10万元的聘礼得退给他。你说说哪有这道理?他这四五年在我家白吃白住,帮他把户口也落了,低保也办了,现在要我们把钱全退了!我觉得他就是来骗我们娘俩的!

  官司打到法院,结果一审判下来,俺不仅要还他10万块钱,还得赔他利息!把我气死了。我上诉,陈法官办的我的案子。

  陈法官来我家来了好多次,跟我讲法律规定,开导我,劝我想开点。她说的话都在理。俺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后来就说这钱俺愿意还他,但也不能全还给他。这么多年吃穿用都是俺娘俩供着,也花了不少钱,不能让俺白养他。

  陈法官又劝他,苦口婆心,费了多大劲。她每次来俺家,一喷(聊)喷一晌,一口水都不喝。劝完他又劝俺,后来他松口了,同意只要6万。

  这个案子调解了,不管咋说,现在俺娘俩可以好好过日子了。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气得我真不想活了,好几次都想从这楼上跳下去。幸亏有陈法官劝我,她真是真心为俺老百姓办事的好法官。

  手记:朴素的心

  弯弯的眼睛,微翘的睫毛,一双眸子清澈明亮。藏青色连衣裙,精致的高跟鞋,陈晓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朴素的优雅。

  朴素的人不做任何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朴素是陈晓静的底色。无论在同事面前,在领导面前,在当事人面前还是在记者面前,陈晓静都毫不掩饰。

  她崇尚简单的生活,陈晓静相信,做一个简单的人,别人回报她的也会是简单的真诚。她崇尚简单的快乐,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去坚持,不管结果如何,不介意别人是否认可。朴素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心。只要自己简单快乐,世界怎样又与她何关?

  朴素的人坦荡真诚,清澈而透明。陈晓静用她朴素的真诚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调解时,她像一个邻家大姐,苦口婆心;法庭上,她严肃威严,不容丝毫亵渎;生活中,她朴实无华,知足常乐。陈晓静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

  人的朴素,源于自信。一个充分相信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的人,才敢于向人袒露自己的真面目。在陈晓静不施粉黛的脸上,你能看到那份优雅的自信,也能看到那份平和宁静,散淡从容。

  快乐工作,简单生活,陈晓静有一颗朴素的心。

  ——本文载于2014年7月15日《人民法院报》5版

《人民法院报》:做法官,我很自豪!

来源:
2014年07月21日

  我喜欢简单的生活,越简单越快乐!

  远方的太阳红着脸悄悄地躲到了海面下,拽走了天边最后一抹红霞。空中,一只海鸟悠然地飞过。沙滩上,几只小狗趴在细软的沙上,静静地望着大海和海边捡拾贝壳的孩子。

  看那小狗,吹着海风,看着大海,它们什么都没有,却很快乐。而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归根结底,他们要求的太多。要的太多并不是件好事,求而不得,便会有烦恼,便会有纠纷。有了纠纷,到法院,一审不行二审,最终赢了又能如何?我处理过很多案子,官司打到二审,标的额还不如诉讼费多。我只能说,他们活得太纯粹了。

  知足所以快乐

  不久前我办理了老隋的一颗牙引起的医疗纠纷。老隋是青岛有名的老上访户,多年来起诉多个单位和个人,涉及的案件十余起,每起案件必上诉。去年,他到武警医院修牙。医生检查过后,建议他把坏死的牙拔掉。他交了费,拔了牙。回家后发现医生拔掉的牙,并不是他那颗坏牙。索赔、起诉、上诉,案子到了我手里。

  第一次约见老隋,就发现他是个“话痨”。一见到我就倾诉他的血泪史,讲社会对他多么多么不公,讲事业单位改制给他的级别、待遇带来了多少不利、讲他上访多么艰难……

  “是挺吃亏的,可是你这样上访也不是办法呀,你是不是很累?”我问他。

  “当然累了,可不上访咋办呢?我现在身体差得很,全身都是毛病,天天一把一把的吃药。”他拿出随身带的药瓶给我看。

  “咦,我怎么越看你越眼熟呀。咱们是不是见过,你在哪住?”我故意跟他套近乎。

  “你这么一说,我看你好像也有点眼熟,我在湖南路住。”

  “怪不得呢,我们法院以前就在那边,咱们一定是见过。”我说。

  “是呀,可是法院早就搬走了,你这么年轻,那时候就在法院了?”

  “可不是吗,我在法院都干了26年了!看不出来吧?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有的都是院长、局长了,我同学里有好几个都已经是亿万富翁了,可我还是个小法官,你说我亏不亏?我要是跟你一样考虑问题的话,我岂不该去跳楼了?”我说,“现在我不是照样认认真真地工作,你看我认真不认真?”

  “认真!”

  “我看上去年轻吧?我身体好吧?你知道我身体为什么那么好吗?”我问。

  “为什么?”

  “我不计较呀!我的那些局长、富翁同学们见着我还羡慕我呢。我天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不比什么都好。咱干好该干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人生几十年不容易,别太较真。较真就是较劲,跟自己较劲,让自己不痛快,气出一身病,何苦呢……”

  我说得老隋直点头,案件的调解也顺畅多了。

  后来我去找了几次医院领导,院方同意拿出3000元钱赔给老隋。

  我又把老隋叫来:“就3000元,你要同意,咱就调解,你拿着钱,这案子就结了,你要是不同意,咱就判。”

  当时老隋就同意了,拿到钱,临走时还说:“这是我这么多案子里唯一调解的一个,也挺好。其实你说得对,做人别太计较了。”

  生活中,做一个简单的人很重要,对物质、对精神都不要要求太高。要求少,才容易满足,满足,才会快乐。我一直相信,人生成本最低的生活方式就是简单。

  享受每一次过程

  我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尽全力去做,享受这个过程就可以了,结果如何,被不被人认可都不必太在意。

  也许是因为做事比较用心吧,从小到大,考试基本上都是第一名。1988年高中毕业,青岛市招干考试。班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了税务、工商等和经济有关的“吃香”的部门。父母也一心想让我报考税务局。可我从小就爱打抱不平,觉得法官能主持公道、裁判是非,很威风、很光荣,所以执意报考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我记得,那一年我是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法院的。

  进了法院,从法警干起,后来做了书记员。1998年,全国法院进行速录比赛,因为我平时打字比较快,院里让我报名参加。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打字,我觉得打字很快乐,我很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院里开个会,我也要把开会的内容打出来。就像后来的跑步一样,我觉得跑步很快乐,我现在每天至少要跑一小时,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我挺能坚持的,我觉得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在全国法院速录比赛上,我拿了第一名。人生总是公平的,你尽全力享受这个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做调解工作,也是如此。

  2010年9月,在政治部干了多年,我向领导提出要求去民五庭办案。之所以选择民五庭,是因为这里的每一起案件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院最累、案件矛盾最复杂的庭。就像打仗一样,既然要到一线,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决定有点傻,万一干不好呢?那不是要啃一嘴泥。刚来的时候,心里也犯怵。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好明着向人请教,只能偷偷地学,看别人怎么调解。还好,2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可以调解,觉得自己还挺适合这里。我的策略就是和当事人聊天,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没想到,第一年调解率就达到了60%,创了院里的纪录。

  后来,有同事说,调解是出力不讨好的活,说我调不了多久,坚持不下来的。我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当你看到当事人用很信任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你总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吧。如果我多打几个电话,多沟通沟通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一起案件,无论是调结的,还是最终判决的,我都穷尽了所有调解手段。有一起离婚案件,丈夫在婚外生子,还被计生部门罚了款。妻子起诉离婚。两人的财产比较多,有车行、有地、有股票也有债务。这起案件,我调解了不下100次,光调解方案就出了20多个,两人不停地反悔,最终还是判了。但双方都表示服判。

  刚开始办案时,我总是希望把每个案子都办得漂亮,希望所有的案件都能调结。有时也会生当事人的气,一个案子打了那么多电话,说了那么多为他好的话,他就是听不进去。我判完了,他后悔了。可判决书是收不回来的。我很郁闷。后来,慢慢想通了,这是每一个人的选择,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作为法官,只要尽力就行。

  调一案化解八案

  我始终认为,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大多数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作为法官,通过调解能够化解纠纷,对当事人、对社会,都是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对于我来说,每当为别人解决一起矛盾时,那种自豪感,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民事案件,背后都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我们每办一起案件,影响的可能不是一两个当事人,而是他们周围所有的人。

  2011年我办理了一起错综复杂的案件。

  1999年,于老太太经人介绍和台湾人老王结婚。几年后,老王回到台湾生活。挂念青岛的妻子,老王多次通过邮局给于老太太汇生活费,一共寄了27万多元。这些钱被于老太太的大女婿老柳领取。

  2010年,老太太糖尿病加重住院,向女儿女婿要钱。可这笔钱已经被大女儿用于自己残疾儿子看病治疗上。女儿女婿以各种理由拒绝将钱还给老太太。老太太的其他儿女知道后非常气愤,一家人矛盾不断激化。在争执中,兄弟姐妹互相厮打,引发了一系列诉讼。民事刑事共8起案件,这一家人弄得鸡犬不宁。

  我到老人的大女儿家调解,她一见我就哭,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要挣钱养家,她是家中老大,可以说是她亲手把弟弟妹妹带大的。如今她家里有困难,弟弟妹妹的生活都比她好,不帮她也就算了,还来向她要钱。

  “你小时对你弟弟妹妹好是事实,你把他们带大不容易。你弟弟妹妹说话办事是不对,他们不念你的养育之情,你也不能强迫他们呀。你自己心里能不能过去这个坎?毕竟还是一家人,毕竟你确实拿了你母亲的钱。再这么争下去只能判决了,这个钱你肯定是要还,一家人的亲情也没了,值得吗?”我劝了她一下午,她一直低着头抹眼泪。

  案件调解了很多次都没调成。准备下判的那一天,天很热,老柳夫妇早早就来了。

  “陈法官,这个案子还有没有调解的可能?”

  当天下午两点半,我组织双方做了最后一次调解。我对老太太说:“老大应该还你钱这是事实,但是现状是她目前困难,给不了你。如果这案子我判了,你的儿子有可能要坐牢,你家就又打成一锅粥了。你要钱不就是为了养老吗?这样无休止的打官司,你的儿女谁还管你?谁给你养老……”

  又劝了他们整整一下午,总算把他们说通了。大女儿一家支付母亲13.5万元,这一家人的其他几起诉讼全部撤诉了。

  一个案件调解了8起纠纷,挽救了一个家庭。看到这一家人放下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共同搀扶着老太太走出法庭,我太有成就感了。

  作为一名法官,只要真正能为别人做点事,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不能理解那些因为待遇、职级而从法院离开的人。衡量一个职业的好坏,不能仅仅以收益为标准。做法官,能为别人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我很自豪。

  我的世界黑白分明

  我是法官,调解是法官办案的最高理想,但调解不是和稀泥。当当事人要求的和法律能够给予的相差太远的时候,该判决就得判,法律不可以做人情。

  法官要把自己的角色分清楚,调解的时候可以是朋友,但坐在法庭上,我就是法官,我代表的是法律。庭上,要严肃、要庄严,没有任何人情。这一点,刘世康老太太应该感触最深了。

  2011年冬天,广播电台的退休职工刘世康被本单位的皮卡车撞伤。赔偿问题达不成一致,刘世康和广播电台告打起了官司。

  老太太是个开朗的人,开庭前我给她打过几次电话,做调解工作。大概是觉得比较熟了,法庭上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陈述事实的时候,恨不得从解放前说起。我非常严肃地制止了她:“刘世康,你不要这样说话,这里是法庭,请围绕你的上诉观点陈述!”

  她听完愣了一下,竟然站起来转身走了。

  休了庭,我又打电话把刘世康叫了回来,她一肚子委屈,说:“你怎么能这么跟我说话呢?你在电话里不是这样的呀!在电话里,你跟我聊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训我呢?”

  我跟她解释:“这里是法庭,我是法官。你那样说话,如果我不制止你,对方会怎么想?如果我不制止你,这庭怎么开?”

  后来,她也理解了,这个案子最终调解结案,广播电台陪了她3000元钱。

  法庭上,我是会训斥当事人的。当他对法律不尊重的时候,我就会训斥他。法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我办案子从来不会感觉有额外的压力。也有当事人一来就说要上访,那又怎样?我行得正坐得端,有什么可怕?遇到这样的当事人我就告诉他:“上访是你的权利,你想到哪告就到哪告。但是路费你要自己出,还要记得带好干粮。”

  我的性格也比较简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调解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的坦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但有时候太坦诚了,处理事情会比较硬。

  也许就是这种简单,让我从不会感觉办案是件辛苦的事。我不会去想那么多,我觉得办案很简单,能调就调,该判就判,拿不准的可以请教领导,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今年我已经办了140件案子,90%以上调结了,别人都以为我会很累。可是没有呀,我一点也没有觉得累。每天办办案子,跑跑步,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幸福。

  当事人看陈晓静

  刘世康:我对陈法官喜欢得不得了!

  2011年2月17日,我去单位办事。办完事高高兴兴,哼着歌就出来了。可能因为冬天穿得太厚,没看到我们单位的一辆皮卡车在倒车,结果就被它撞到了。

  我当时就起不来了,肩膀痛得不得了。司机叫人把我抬起来送到了山大医院。我在医院住了好久。后来交警认定是司机的全责。

  司机当时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之后就不再出钱了。为了赔偿的事我和司机交涉了好多次,对方态度挺好,可就是不肯出钱。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告到法院了。

  一审法院判误工费是按退休金的标准来判的。可是我的情况不同呀,我是在很多单位兼职的。你看,《青岛指南》我是副总编呢!按退休金标准赔,我太吃亏了。后来我就上诉了。

  上诉后,陈法官就给我打电话。她给我讲道理,讲法律规定,跟我分析哪些是法律认可的,哪些要求是法律不认可的,讲得可细了。我觉得她说的话在理。

  后来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她跟我说:“你把你们单位领导的电话给我,我联系联系你们领导,看看你们单位能不能出一点。”

  过了几天陈法官又给我打电话,说我们领导同意了,先给我3000元,看春节能不能再多给我点补贴。我一听,天呀!太好了,她居然把我们领导给说服了。

  后来我回单位办事,我们副总还说:“刘老师你运气真好,碰到了这么好的法官。”

  虽然那天开庭她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但是她说得对,法官就是法官,在庭上就是要威严。

  我真是特别幸运,能遇上陈法官这样的好法官。

  李琴(化名)母亲

  我们家的事亏得有陈法官,不然我们娘俩早就不活了!

  我一个人,靠摆地摊把我们家琴琴带大。前几年,朋友给我们家琴琴介绍了个对象,是个山西人。琴琴身体不好,这个对象身体也不太好。我想着只要人好,相互照顾着就行,就同意了。

  结婚前,她对象说在山西老家有房子,说结了婚让琴琴嫁到他们那边,给了我们10万块钱。两个人就把证领了。

  领了证之后,她对象就一直住在俺家。催他好多次把事先办了,他也不办。让他出去找工作他也不去,天天就在家里一躺。闹着我让我把他的户口落到青岛。

  好容易把他的户口落下了,又帮他办残疾证、办低保。后来又闹着让我去政府申请廉租房。天天在家让我们娘俩伺候着啥也不干,还要这要那。我们容易吗?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琴琴就想和他离婚。

  谁知道,他却说离婚可以,10万元的聘礼得退给他。你说说哪有这道理?他这四五年在我家白吃白住,帮他把户口也落了,低保也办了,现在要我们把钱全退了!我觉得他就是来骗我们娘俩的!

  官司打到法院,结果一审判下来,俺不仅要还他10万块钱,还得赔他利息!把我气死了。我上诉,陈法官办的我的案子。

  陈法官来我家来了好多次,跟我讲法律规定,开导我,劝我想开点。她说的话都在理。俺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后来就说这钱俺愿意还他,但也不能全还给他。这么多年吃穿用都是俺娘俩供着,也花了不少钱,不能让俺白养他。

  陈法官又劝他,苦口婆心,费了多大劲。她每次来俺家,一喷(聊)喷一晌,一口水都不喝。劝完他又劝俺,后来他松口了,同意只要6万。

  这个案子调解了,不管咋说,现在俺娘俩可以好好过日子了。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气得我真不想活了,好几次都想从这楼上跳下去。幸亏有陈法官劝我,她真是真心为俺老百姓办事的好法官。

  手记:朴素的心

  弯弯的眼睛,微翘的睫毛,一双眸子清澈明亮。藏青色连衣裙,精致的高跟鞋,陈晓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朴素的优雅。

  朴素的人不做任何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朴素是陈晓静的底色。无论在同事面前,在领导面前,在当事人面前还是在记者面前,陈晓静都毫不掩饰。

  她崇尚简单的生活,陈晓静相信,做一个简单的人,别人回报她的也会是简单的真诚。她崇尚简单的快乐,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去坚持,不管结果如何,不介意别人是否认可。朴素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心。只要自己简单快乐,世界怎样又与她何关?

  朴素的人坦荡真诚,清澈而透明。陈晓静用她朴素的真诚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调解时,她像一个邻家大姐,苦口婆心;法庭上,她严肃威严,不容丝毫亵渎;生活中,她朴实无华,知足常乐。陈晓静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

  人的朴素,源于自信。一个充分相信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的人,才敢于向人袒露自己的真面目。在陈晓静不施粉黛的脸上,你能看到那份优雅的自信,也能看到那份平和宁静,散淡从容。

  快乐工作,简单生活,陈晓静有一颗朴素的心。

  ——本文载于2014年7月15日《人民法院报》5版